历史悠久,巴蜀扬名蜚声海外。选料生态(用白衣沿河自然小鱼),配方独特,百年经典,回味无穷, 2004年参加巴中市举办的“三特”比赛,获得金奖;2014年6月参加巴中市举行的名优小吃和创新小吃评选大赛获得名优小吃奖。据传,清吴氏翰林回乡省亲,吃鱼无大,唯小几许,亲人急智,用香油、米面、稍许作料煎之而食,翰林观其色、闻其香、品其味,大加赞赏,带之入京,皇上喜之
白衣腊肉盐菜面里面的臊子是:腊肉、老盐菜、葱花等,腊肉 要在锅里煎干,然后加入水煮沸,放下一根根均匀细长手工面,接 着把老盐菜、葱花等切碎,一齐入锅,调成一锅香气四溢的鲜汤, 撒上鸡蛋花花和香菜……汤鲜,味浓,十分过瘾。
大妈们动作十分旋溜,分剂子,捏圆,加馅儿,揉捏压平,将擀好的面饼放入油锅中油炸,炸至外皮金黄捞出,一口下去,尝到的尽是芽菜肉末的鲜香,口感外酥里嫩,配以香味十足的油气,让人回味无穷。
卤肉锅魁,香味四溢,馅料爽口。除卤肉锅魁外,还有鸡片锅魁、牛肉锅魁、蒸肉锅魁、肺片锅魁、素菜锅魁等数十品种。 卤肉锅魁是四川传统特色小吃,锅魁因在历史夺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,卤肉锅魁形状若块,约三寸长,寸许宽,卷边滚圆,再把锅魁 开一个小口,加做好了的卤肉,这样就是卤肉锅魁,加人各种调料。 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,包馅的另有名称。锅魁饼面呈黄色,具有香、甜、 酥、脆的特点,加之包馅的不同,又各具风味,使人久食不厌。
平昌县白衣镇的酥肉是十分有名的,选用上等精瘦肉,配合农家磨子推出来的土洋芋粉和土鸡蛋、花椒,用纯菜籽油炸出来,炸好的酥肉成条形状,颜色金黄,外形犹如细麻绳缠绕,形状不大,造型美观,入口不腻,清脆可口。
“买汤圆,卖汤圆,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, 一碗汤圆满又满……”从这里路过,徐小凤的汤 圆歌欢快飘来,怀旧的店面和招牌映入眼中,有 种古老传统的韵味。当地人手工制作,有黑芝麻、 花生等味道,馅多,口感香糯。而五木镇最出名 的则是黑芝麻糊汤圆,原汁原味,在一众花式汤 圆里看起来最普通,但也是最有特色的,芝麻糊 入口浓滑,舀出大颗的汤圆,外皮软软糯糯,里 面的麻蓉馅也不会太甜,超正!
白衣古镇老腊肉已有多年的历史。每逢冬腊月,即“小雪”至“立 春”前,白衣镇人都会腌制腊肉。腌制方法就是用食盐,配以一定 的香料,腌入缸中。七至十五天后,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,再选用 柏树枝、甘蔗皮、椿树皮生火慢慢熏烤而成。熏上几块腊肉,品品 腊味,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。而时至今日,白衣古镇老腊肉已经成为地 地道道的白衣古镇的土特产,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。
色泽金黄,皮酥脆,馅鲜嫩。配 以酸甜的蘸酱。是一道富有特色的五木镇美食。将鲜猪瘦肉切成火柴棍细 丝,韭黄洗净切短节。猪肉丝用盐、 料酒、水豆粉码味,入油锅炒熟,加 韭黄、绿豆芽拌成馅。面粉加鸡蛋、 水豆粉、盐少许调成稀糊状,下锅摊 成薄圆皮。将圆皮缝中划十字刀成四 瓣,每瓣包入馅心,将两头抄拢裹成 圆筒,接头处用蛋浆粘好,入菜油锅 内炸成金黄色即成。 外皮要炸酥炸透,内里又要保持 菜的真味,所谓“淡中求美、清中求鲜、 清鲜者即能脱俗超尘而真味出也。
白衣古镇镇的麻辣香肠,选用白衣镇的优良品质的生态猪肉,然后将新鲜的前夹猪肉去皮(前夹就是前腿肉,这种肉根据猪的品种不同肥瘦比例一般为 2 比 8 至 3 比 7 之间做香肠最合适)。再将肥瘦肉分开 来切,瘦肉可以切大片一点,肥肉按瘦肉的一半大小来切。制作选用肠衣越薄越好,蒸熟后香肠较脆。上桌前用开水煮熟,肥瘦均匀,鲜香不腻。风味独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