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古镇·水韵白衣
白衣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、中国传统村落、全国重点镇、国家级生态乡镇、国家卫生乡镇、国际休闲垂钓之乡、天府旅游名镇。白衣五山环抱,翠微簇拥,滔滔巴河似玉带绕镇奔腾,自然景观独特,白衣十景靓丽多姿,远近闻名。
区位优势独特。白衣位于平昌县东南端,北邻江口街道,东接达州市通川区、达川区,南邻涵水镇,西与岳家镇、西兴镇接壤。白衣镇历来是平昌的南大门,县城副中心,交通便捷,距县城10公里,国道542、省道101和达巴铁路过境,是巴中南下北上的重要节点。
历史文化悠久。古镇始建于秦汉,古为柳州,设郡置州置县一千余年,历来是巴山巴水历史人文福地,米仓古道商贸文化融合荟萃之地,既有巴人文化之基因,也有外来文化之精神,有古道文化、商贸文化、码头文化、宗祠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儒释道文化、建筑艺术文化、聚落风水文化等,在巴中地缘旅游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。
自然景观靓美。“小角楼台照白衣,凤凰展翅扑蒙溪,鲤鱼板子回头望,步步登高上云梯。”白衣的山、石、水、林、河等无一不是一种景致。古镇遗留不少宫殿寺观,牌坊石阙,阁楼亭台,雕梁画栋,轩榭楹联,公馆府第,坟茔墓地。格调高雅,工艺精湛。另有小角钟鸣、凤凰展翅、云梯揽月、古井龙泉、黄鹤戏水、沙洲牧鹤、美女晒羞等,白衣的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故事,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传说,每一个传说就是一种文化。
饮食特色鲜明。白衣的鱼是最知名、最具特色的饮食。据传,因吴家官高德重,由御厨掌勺烧出来的鱼,既有皇家饮食的精细,又保持着河鱼的鲜美,让人回味无穷,历经六代传承的“白衣全鱼宴”更加酥、脆、鲜、香,过往游客无不知味停车闻香下马,中央电视台十套《文明密码》栏目还作专题报道,一直以来受到美食专家的高度赞赏与肯定,始终是达巴路上美食文化的一朵奇葩。
市场空间广阔。古镇致力建成达渝城市“后花园”及川陕渝旅游“金三角”,打造以“亲水休闲、度假养生”为主题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。目前,是平昌是巴中乡村旅游的龙头,旅游市场可以辐射达州、南充、广元3000多万人的客源市场,成为川东北多点多极旅游发展中新兴增长点,秦巴生态旅游区内一颗乡村旅游新秀,平昌旅游发展的新亮点。
白衣位于平昌县东南端,北邻江口街道,东接达州市通川区、达川区,南邻涵水镇,西与岳家镇、西兴镇接壤。全镇幅员面积88.22平方公里。距县城10公里、巴中市110公里、达州市80公里。白衣镇辖6个行政村,10个社区,共117个村(居)民小组,现有3个总支,24个支部,772名党员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户籍人口28951人,常住人口12699人,场镇常住人口6300人。耕地面积15780亩,主要生产水稻、小麦、油菜、花生等,巴河南北贯穿整个辖区,以盛产鱼类闻名遐迩。白衣镇属山地地形,平均海拔低,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,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5%,可谓青山绿水。
白衣古镇始建于秦汉时期,方圆十余里,是古柳州遗址,由于地处巴山之麓,势控秦蜀之咽,水陆交通方便,历来是商贸埠岸,屯兵重镇,文化摇篮。
自秦朝以来,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沉积。其间沧海桑田,遗留不少宫殿寺观,牌坊石阙,阁楼亭台,雕梁画栋,轩榭楹联,公馆府第,坟茔墓地。格调高雅,工艺精湛。
白衣庵这块圣洁水土,钟灵毓秀,人杰地灵。历代人才辈出,犹以清代更是人文蔚起,科甲盖世。姓不出支,世不过三代,竞出翰林二人,进士四人,举人八人,拔贡七人,另有监增廪生三十余人,由学入仕者四十余人。正如清诰授文端公倭仁大学士撰《吴太母李孺人节略》中所称“人文秀发,科名鼎盛,清操伟烈,著于中外,实大者根深固”。
白衣镇先后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、中国传统村落、全国重点镇、国家级生态乡镇、国家卫生乡镇、国际休闲垂钓之乡、天府旅游名镇等称号。